企业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好处:
(一)能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2113,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5261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能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安4102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三)能够加强安全监管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1653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回
(四)能够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答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关于安全思想防线要树立以下哪些思维和意识?
1、树立全面的安全观念
①明确安全的定义
安全是主体(个人、集团和国家)没有危险、未受威胁、没出事故、未被伤害的一种生存状态。
安全是相对于有危险、受威胁、出事故和被伤害而言的。
②了解安全的分类
生理安全——生理健康,没有疾病;
精神安全——心理健康、精神正常;
医疗安全——治病顺利、避免医疗事故;
人格安全:人身安全——避免肉体侵害;名誉安全——没有受到诬险;形象安全——维护肖像权等;
财产安全——物质方面的安全;
职位安全——找到工作,没有失业、没有丧失应有的地位;
工作安全——在生产、工作中没有事故隐患,预防职业病;
生活安全: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居住安全——不是危房,能抗震;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用品安全:电气安全——防触电;用具安全——防伤手;等等。
③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特指人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具有强烈的安全观念。安全观念不强,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①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
②应对社会犯罪的知识。
3、承担应尽的安全责任
承担应尽的安全责任,也就是要履行公民的安全义务。
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
②必要时挺身而出并设法全身而返。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
一、安全科学管理的组织原则
1. 计划性原则
2. 效果原则效应
3. 反馈原则
4. 阶梯原则
5. 系统性原则
6. 不得混放并存原则
7. 单项解决原则
8. 同等原则
9. 责任制原则
10. 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11. 干部选择原则劳动保护干部应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技能,劳动保护工程师应当掌握生产组织、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和系统工程学。
二、安全生产五规律
1. 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安全规律
这条规律的实质是,承认生产中的潜在危险,并对制订安全条例及其实施创造了原则上的可能性。这一规律的作用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它将在劳动保护有组织有系统的机构中,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付诸实现。
2. 劳动条件适应人的特点的规律
人适应环境的可能性具有一定限度。这一规律则要求构思新技术或设计新工艺过程,以及解决其他任务时,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必须首先设计操作者的活动,然后才是操作者使用的技术。要重点研究以人为主体的能量系统中的危险及其消除措施。
3. 不断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生产方式的完善,坚定不移地改革劳动安全管理,减少生产中的有害后果。这一规律可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总规律的局部体现。
4. 物质技术基础与劳动条件相适应的规律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善着劳动条件,但不排除新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的出现,或者有扩大其有害影响的可能性。破坏这一规律,将导致新技术的效果的下降。这一规律的实质是劳动条件的改善在时间上要与物质技术基础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 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规律事故防止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它是以经验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经验是掌握客观事物所必须,将个别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加以科学整理,明确经验诸事实的相互关系而形成了一门知识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是以人的能量系统为主体,结合外部能量作为附带方面的人的行为科学。与防止事故科学相关的事物相当广泛。首先是行动着的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深入探讨;其次是应用数学的概率论来研究发生事故的几率;第三是作为劳动手段的体系,有机械、电机、化学等工程技术以及设备环境安全化的“系统安全工程”。此外,还必须开拓人机工程,这也是深入研究安全管理的门径。安全的科学管理,其目的是以个人或集体作为一个系统,科学地探讨人的行为(Behavior);排除妨碍完成安全生产任务的不安全因素,使之达到按计划进行生产的安全概率为最高。
安全管理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有计划、纲领明确的、方法论正确的基础之上。
这一规律认为,形成劳动安全计划指标是可能的。指标(目标)必须满足现实,对象明确,定量清楚,与客观条件相符,经济而有效,可以整体检查,并能显示以确保安全为目的作用的整体性。 总之,上述五规律表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保护都具有计划性质,而且有确切表述的既定目标。在科学研究、试验设计、正式设计、投入生产、企业改造和生产改革等各阶段上,要真正保证安全生产,只有在认清和运用安全原则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