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船舶的伯努利定理?

78 2024-09-10 09:59 admin

一、船舶的伯努利定理?

帆船原理: 一般人对于帆船往往会有一个错误观念,以为帆船是被风推着跑的。其实帆船的最大动力来源是所谓的『伯努利效应』,即当空气流经一类似机翼的弧面时,会产生一向前向上的吸引力,帆船才有可能朝某角度的逆风方向前进。而正顺风航行时,伯努利效应消失,船只反而不能达到最高速。 

   但帆船的航向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在正逆风左右各约45度角内,是无法产生有效益的前进力的,但是太顺风也不是很好的,这时伯努利效应消失,船速在再度慢下来,同时也进入不稳定状态。而有逆风航行能力的船,若要往逆风方向前进,必须采取Z字形的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

二、伯努利原理数学模型?

P(c)= 类c下文件总数/整个训练样本的文件总数

P(tk|c)=(类c下包含单词tk的文件数+1)/(类c的文档总数+2)

在这里,m=2, p=1/2。

三、伯努利数列?

伯努利数是18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引入的一个数。在数学上,伯努利数是一个有理数数列,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一般地,n>=1时,有B(2n+1)=0;n>=2时,有公式B(n)=∑[C(k,n)*B(k)](k:0->n)可用来逐一计算伯努利数。伯努利数在数论中很有用。伯努利数还可用于费马大定理的论证中。

四、伯努利函数?

数学上,伯努利数 Bn 是一个与数论有密切关联的有理数序列。前几项被发现的伯努利数分别为: B0 = 1, B± 1 = ±1/2, B2 = 1/6, B3 = 0, B4 = −1/30, B5 = 0, B6 = 1/42, B7 = 0, B8 = −1/30. 上标 ± 在本文中用来区别两种不同的伯努利数定义,而这两种定义只有在n = 1 时有所不同: B− n 表示第一伯努利数( / ),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 (NIST)制定,在这标准下 B− 1 = −1/2. B+ n 表示第二伯努利数( / ),又被称为是“原始的伯努利数” ,在这标准下 B+ 1 = +1/2. 由于对于所有大于1的奇数 n伯努利数 Bn = 0 ,且许多公式中仅使用偶数项的伯努利数,一些作者可能会用"Bn"来代表 B2n,不过在本文中不会使用如此的简写。

五、伯努利典故?

伯努利1700年2月8日生于荷兰格罗宁根,1782年3月17日卒于瑞士),瑞士数学家、物理学家,也是众多著名的数学家伯努利家族成员之一。他特别被为人所铭记的是他的数学到力学的应用,尤其是流体力学和他在概率和数理统计领域做的先驱工作,他的名字被纪念在伯努利原理中,即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别的范例,这个原理描述了力学中潜在的数学,促成20世纪现在的两个重要的技术的应用:化油器和机翼。

六、伯努利悖论?

  伯努利悖论也叫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是决策论中的一个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是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的堂兄尼古拉·伯努利(Nicolaus Bernoulli)在1738年提出的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即圣彼得堡游戏。

七、伯努利曲线?

最速曲线

两点之间一小球滚下,不是直线的连线下降最快,而是小球在最速曲线上滚下最快。

简介

在一个斜面上,摆两条轨道,一条是直线,一条是曲线,起点高度以及终点高度都相同。两个质量、大小一样的小球同时从起点向下滑落,曲线的小球反而先到终点。这是由于曲线轨道上的小球先达到最高速度,所以先到达。然而,两点之间的直线只有一条,曲线却有无数条,那么,哪一条才是最快的呢?伽利略于1630年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他认为这条线应该是一条直线,可是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答案是错误的。1696年,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还拿这个问题向其他数学家提出了公开挑战。牛顿、莱布尼兹、洛比达以及雅克布·伯努利等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条最速曲线就是一条摆线,也叫旋轮线

八、伯努利原理?

1726年由丹尼尔.伯努利提出的,这是在流体力学的连续介质理论方程建立之前,水力学所用的基本原理,其实质是流体的机械能守恒,即动能+重力势能+压力势能=常数。

九、伯努利现象?

伯努利定律就是:在一个流体系统,比如气流、水流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力就越小!

这是被称为“流体力学之父”的丹尼尔·伯努利1738年发现的。

这个压力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空气能够托起沉重的飞机,就是利用了伯努利定律。飞机机翼的上表面是流畅的曲面,下表面则是平面。这样,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就大于下表面的气流速度,所以机翼下方气流产生的压力就大于上方气流的压力,飞机就被这巨大的压力差“托住”了。当然了,这个压力到底有多大,一个高深的流体力学公式“伯努利方程”会去计算它。

十、伯努利徒弟?

欧拉

伯努利收了一个徒学生就是著名的欧拉,欧拉在他的那个时代是无敌的存在。

欧拉——数学史上第二高产的数学大师,他用欧拉公式将复数的指数函数与三角函数串联起来,而这个公式在x等于π时,就是我们常说的最美公式,也被物理顽童费曼先生成为“最卓越的数学公式”。1735年欧拉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贝塞尔问题,即所有正整数平方的倒数和是多少。这个问题在多年后被解析延长拓展为黎曼zeta公式,从而有了那个价值100万的黎曼猜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