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对封闭且落后的岛屿经济和优质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海南经济发展需借助旅游业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及教训,通过制度移植变迁、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等方式,将生态旅游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获取一条低成本、短时间、高质量的弯道超车的快速路,实现海南的新跨越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海南全域旅游推动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让城镇和乡村之间、乡村和乡村之间形成了富有地域特征、文化气质、民族特色的大景区。在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中,海南需发挥旅游与多产业的融合力,推动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的优质供给升级。
例如,“旅游+”牵手文化,成为帮助少数民族村落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以及更多新兴文化IP为海南旅游发展助力;牵手乡村,打造田园小镇模式;牵手医疗康养,已建立国家唯一国际医疗旅游产业园区;牵手游轮,依托背后强大的产业链条,成为撬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激活海南后发优势,发挥旅游产业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为国际型旅游消费探索经济发展新路径。
对接国际标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海南推进智慧生态旅游岛发展,还需在公共服务上下工夫。
旅游的公共服务来自于快捷的交通、干净的如厕、舒适的住宿,更包括妥帖的个性化服务、高端的品质服务、对特殊群体的细微关怀和触及广泛的智慧旅游功能等。作为生态旅游示范区,增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是海南加速旅游转型的必然选择。
在对接国际标准化上,不仅是旅游产业,也包含现代农业、游轮游艇、体育等新兴技术产业,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获得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只有掌握国际标准,才能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世界经验的共建共享。
随着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的到来,境内游的环境保护及文明形象与市场秩序的规范建设为市场监管带来新升级。当整个省域作为一个大旅游目的地时,统筹抓好“行政监管与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游客自觉”四种力量是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和游客参与感和幸福感的集中体现。
以三亚为代表,海南首先在全国设立了一中心三分局这种“一带三”的旅游综合执法管理的体制。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管理三位一体在指挥中心的统筹和协调下全面监管旅游市场秩序,更好服务于消费者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海南面向对外改革开放作出重要示范作用和经验积累。
加强国际推广,打造国际名岛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然而,一直以来,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效力式微,与周边区域,如印尼巴厘岛等地相比,并不占优势。
因此,针对海南旅游推广的落脚点应侧重国际市场,做足内功,一是以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接待标准,吸引知名景区、企业入驻;二是借鉴国际旅游趋势结合自身产品形成多元化供给,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凸显本地特色的人文环境、交通环境、购物环境,实现全岛消费的无缝对接。
海南在寻求入境旅游再入佳境的过程中,只有创造世界级品牌,才能制衡周边东南亚海岛国家带来的形象屏蔽。以品牌塑造定位客源市场,制定专项开发当地旅游市场的战略和举措。结合多种手段进行国际推广,充分展开互联网营销,积极利用博鳌论坛等世界级论坛的影响力,吸引世界名流,以名人效应为其背书。
退一步是鸟语花香的田园生态,进一步是海阔天空的国际竞争,海南在中国旅游发展中,比其他地域掌握先机。当海南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时,海南旅游的下一步,将迎来广阔天地的大有作为。
希望海南旅游早日成为国际旅游圣地。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