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船的工艺流程
不是。
造船工艺上最先使用铁钉代替木钉和竹钉连接,并采用油灰捻缝技术,这就极大地提高了船舶的结枃强度。因此有可能建造比当时外国战船大得多的木帆船。从长沙出土的西汉木船模上,可以看到在舷板或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位置上,有模拟的钉孔,为我们提供了实证。那就是从战国时用铁箍连接船板工艺已发展到汉代用铁钉连接工艺。
《太平御览》上记载的,汉武帝在长安所造的能载千人的豫章大船;《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的“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以及活跃在“海上丝瓷之路”上的航海巨舶,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雄了。而当时西方造船技术仍然使用皮条和绳素捆扎的落后连接工艺。
2. 船舶建造的一般工艺流程
普通人当海员的条件是:
1、18至35周岁;
2、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3、身体健康,符合海员的基本条件;
4、需要有水手证、海员证、海员服务簿和健康证。海员的工作职责是:
1、领导全体船员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和公司下达的各项指示和规定;
2、保障船舶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以及发挥船舶正常航海与运货;
3、严守国际公约和地区性规定,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
4、遇到应急情况时,稳妥处理各项事务。
3. 造船生产工艺及流程
难学,船舶工程技术主要学习:
工程力学、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船舶原理、船舶焊接工艺、船舶设计基础、船舶CAD/CAM、专业英语、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舾装工程基础、船舶检验。学习的内容多,比较难学,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4. 造船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造船企业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属于多步骤生产。
5. 船舶制造工艺流程
1、在薄铁片上把船的形状先画出来。
2、用美工刀把画好的船体,裁剪出来。
3、用易拉罐的盖子制作一个螺旋桨。
4、把制作好的螺旋桨,插入船体中。
5、把发动机装在船体上。
6、把电池座和电池安装在船体上。
7、为小船安装方向板。
8、最后就可以下水试航了,这样就完成了。
6. 造船工艺流程示意图
唐宋时期为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时期。我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自此进入了成熟时期。
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
隋朝是这一时期的开端,虽然时间不长,但造船业很发达,甚至建造了特大型龙舟。隋朝的大龙舟采用的是榫接结合铁钉钉联的方法。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联结要坚固牢靠得多。隋朝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方法。 到了唐宋时期,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具体来说,这一时期造船业的特点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船体不断增大,结构也更加合理。船只越大,制造工艺也就越加复杂。唐朝内河船中,长20余丈,载人六七百者已屡见不鲜。有的船上居然能开圃种花种菜,仅水手就达数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见。宋朝为出使朝鲜建造了“神舟”,它的载重量竟达1500吨以上。有的大海船载重数万石,舵长达三五丈。唐宋时期建造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于行驶。 二是造船数量不断增多。唐宋时期造船工场明显增加。唐朝的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润(镇江)、常(常州)、苏(苏州)、湖(湖州)、扬(扬州)、杭(杭州)、越(绍兴)、台(临海)、婺(金华)、江(九江)、洪(南昌)以及东方沿海的登州(烟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等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场,能造各种大小河船、海船、战舰。唐太宗曾以高丽不听勿攻新罗谕告,决意兴兵击高丽。命洪、饶(江西波阳)、江三州造船400艘以运军粮。又命张亮率兵四万,乘战舰500艘,自莱州(山东掖县)泛海取平壤。可见唐朝有极强的造船能力。到了宋朝,东南各省都建立了大批官方和民间的造船工场。每年建造的船只越来越多,仅明州(浙江宁波)、温州两地就年造各类船只600艘。吉州(江西吉安)船场还曾创下年产1300多艘的记录。 三是造船工艺越来越先进。唐朝舟船已采用了先进的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朝造船修船已经开始使用船坞,这比欧洲早了500年。宋代工匠还能根据船的性能和用途的不同要求,先制造出船的模型,并进而能依据画出来的船图,再进行施工。欧洲在16世纪才出现简单的船图,落后于中国三四百年。
宋朝还继承并发展了南朝的车船制造工艺。车船是一种战船,船体两侧装有木叶轮,一轮叫做一车,人力踏动,船行如飞。南宋杨幺起义军使用的车船,高二三层,可载千余人,最大的有32车。在与官军作战时,杨幺起义军的车船大显了威风。古代船舶多是帆船,遇到顶风和逆水时行驶就很艰难,车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它是原始形态的轮船。 唐代,人们已能认识到北起日本海,南至南海的风有规律德到来和结束,这种与航行有关的季风成为“信风”。在利用这些信风航行的同时,人们已能正确地归纳和总结出这些信风的来去规律。如义净正是借着对南海季风、北印度洋及孟加拉湾的季风和洋流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而乘船到达东南亚室利佛逝国而还归中国的。同时唐代人儿你们对海洋气象有了进一步认识,已能利用赤云,晕虹等来预测台风。 唐代天文定位术的发展,集中体现在利用仰测两地北极星的高度来确定南北距离变化的大地测量术。开元年间天文学家憎一行已可以利用“复矩”仪器来测量北极星距离地面的高度,虽与实际数字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是世界首次对子午线的实测,而且这种测量术很可能已经在航行中使用。唐代航行者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
宋以前的航海指引,一般是凭天象、天体识别方向,夜以星星指路,日倚太阳辨向,至北宋时期,航海技术开始了重大的突破,已能利用指南针航行。而指南针的应用,在南宋时期发展成罗盘形构,随着精确度不断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海上航行已逐步依靠指南针指示方向,比北宋时期更为进步。也促进了中外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是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刘豫献于金主亶的海道图等,都说明了当时海图的发展。海上交通航线的发展,为海道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海道图的产生出现,是人类海洋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为人类进一步征服海洋,发展海上交通事业,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工具与技术知识。
在海洋地理识别探测方面也有较大进步。根据天气变化确定方位,判断环境。并已懂得利用长绳系砣测量海深,并从砣底所粘附的海底泥沙判断航行位置及情况。而且还能利用季风航行,其驾驭风力的技术也具有相当水平。
在海上航行安全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利用信鸽作为海上交通工具。并已能进行水下修补船只,防止渗漏致沉。由于航海技术不断提高,令两宋时期的对外海上交通更具安全,航向更为稳确,航行时间也大为缩短,有利于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7. 现代造船工艺流程
而且造船时候需要对木材之间进行密封,如果密封不好船体漏水,这都是造船业面临的大问题。这其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油发挥了作用——桐油。桐油是桐树的果子加工成的一种油,不能食用,但是在防水和密封上有着非常好的性能,广泛的应用于造船业。在《天工开物》舟车第九记载:
“凡船板合隙 以白麻斫絮为筋, 钝凿扔入, 然后筛细石灰, 和桐油舂杵成团船”
大体的过程是用木板造船防止板缝漏水是第一要务, 古人先将麻纤维剁碎塞入船缝“作筋” ,然后再用桐油、石灰制成腻子抹缝,腻子固化后在板缝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层。这样达到防水的目的。正是因为桐油在造船工艺中的作用,为遏制金国的造船业发展,南宋严格限制桐油渡淮渡海贸易